大風起兮云飛揚。受益于未來產業的蓬勃發展,鋰電新能源正在形成一個超級風口,而這股大風已然吹到了江西贛州這片土地上。贛州是如何憑實力“圈粉”,吸引到大批“鏈主”型企業匯聚于此的?這些企業又是如何與上下游形成聯動,將自己鍛造為贛州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的?3月21日,《中國電子報》一行走訪了“鈷粉龍頭”寒銳鈷業的全資子公司——贛州寒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寒銳新能源”),了解到了其與贛州之間“雙向奔赴”的故事。

鈷粉龍頭瞄準了新能源賽道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鈷”究竟是什么,它與新能源汽車有什么關系?和記者一起走進生產廠房,贛州寒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馬維華從眼前的白色物料袋中捧起一捧紅褐色沙粒狀物體,如數家珍地說道:“這就是高純度的硫酸鈷,是生產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要用到的關鍵原材料。硫酸鈷主要應用在三元電池上,是三元前驅體的關鍵原材料,占據其生產成本近35%。”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以及消費電子的持續升溫很大程度上拉動了鈷這個“非主流”小品種礦資源的市場需求。作為鈷粉龍頭,寒銳鈷業形成了從原材料鈷礦石的開發、收購,到鈷礦石的加工、冶煉,直至鈷中間產品和鈷粉的完整產業流程,成為國內少數擁有有色金屬鈷完整產業鏈的企業之一。
自從2017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寒銳鈷業便將發力點聚焦在了新能源領域。同年11月,寒銳新能源在贛州成立,成為寒銳鈷業為布局新能源方向鈷產品及鋰電材料生產落下的關鍵一子。
記者了解到,寒銳鈷業投資的贛州寒銳一期項目占地678畝,總投資10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1萬金屬噸鈷新材料,以剛果(金)粗制氫氧化鈷為原料生產鈷產品,1萬金屬噸鈷新材料冶煉產能與剛果(金)整體規劃的1萬金屬噸粗制氫氧化鈷產能相匹配,項目已于2022年6月試投產;二期規劃2.6萬金屬噸三元前驅體產能,主要以三元電池廢料和硫酸鎳為原料生產鈷產品及三元前驅體,正在推進中。
“來到贛州之后,當地給予了我們非常大的支持。不僅有政策層面的全方位支持,還有優質營商環境的搭建,比方說贛州現在正基于區位優勢給大灣區做產業對接,這對我們而言也是很好的機會。”馬維華對記者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寒銳新能源落地的贛州高新區獲批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今,在全國排名前進29位,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百強。目前,贛州高新區化工園區的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該項目總投資2.03億元,規劃面積約3.73平方公里。

鋰電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
通常來講,“鏈主”型企業的入駐帶給當地的價值不僅僅是項目本身,還有上下游聯動效應。國內動力電池十強企業中已有6家落戶江西,總投資金額遠超千億元,規劃產能超300GWh。
由于母公司寒銳鈷業擁有國外鈷鎳礦山資源及國內鈷鎳鋰精煉工廠、鋰電池材料生產及退役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等完整的產業鏈,寒銳新能源落地贛州之后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成了當地鋰電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
馬維華介紹說,寒銳新能源以母公司擁有的鈷、銅、鎳、鋰等礦山資源為原料,生成硫酸鈷、硫酸鎳、碳酸鋰、碳酸鈷、氧化鈷等新能源和硬質合金產品,進而生產鋰電池三元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另外通過與車廠或電池廠合作回收退役鋰電池中的關鍵金屬資源,從而形成產業閉環與降本空間,成為新能源商業模式發展的動力源。
在產業鏈協同方面,寒銳新能源的經驗也值得借鑒。當初落地在贛州的時候,公司就已和當地的主要動力電池生產商開展合作接洽。
整體來看,贛州已經形成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在贛縣有以寒銳新能源為代表的三元前驅體原材料生產商,在龍南有生產三元前驅體的企業,在經開區有生產電芯的企業。目前,贛州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的基本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
爭做產值百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
在科技樓一層大廳,技術員正坐在電腦前忙碌著。他們正前方的墻壁上分布著一塊塊智慧大屏,通過這些大屏,硫酸鈷蒸發結晶工序一目了然。技術員可以通過智慧大屏精準掌握包括硫酸鈷蒸發濃縮、結晶、離心、干燥和篩分包裝等工序在內的整個生產流程。
進入生產廠房,記者看到,一條條全自動化生產線上已經鮮少看到來回走動的工人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據馬維華介紹,寒銳新能源通過密閉式管道輸送可以實現工藝路徑間自由切換,實現工藝“柔性化”;通過MES、QMS和DCS等系統對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工藝“數字化”;通過中央控制系統的調度實現工藝“自動化”;通過產線上下游集成智能調配,采用ERP、SAP等系統實現生產制造“智能化”;通過設計最新提取路線,大大縮短濕法流程,實現“綠色化”制造。
“我們的項目從設計、建設到生產,都采用了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工藝及自動化設備,相比之前,人工成本降低了30%,生產效率提高了40%,這對整個冶煉行業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馬維華說道。
此外,落戶贛州高新區后,寒銳新能源還能依托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和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的載體功能,在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方面持續發力,為旗下產品提供了強大的創造力與競爭力。
“我們的愿景是努力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馬維華說道。據悉,贛州寒銳新能源鈷新材料生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形成年產1萬金屬噸鈷新材料及2.6萬金屬噸三元前驅體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