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政治地緣關系、芯片短缺、疫情等綜合因素影響下,最近幾年日本加快了經濟安全方面的立法,加大了對核心產業和技術管制和出口。
4月24日,日本政府追加了外國人購買對安全保障至關重要的日本國內企業股票時的重點審查對象(核心行業)。這一新規增加了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制造業、蓄電池制造業、肥料進口業等跟9種物資相關的行業。
同時,新規還把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制造業、金屬礦物冶煉業、永久磁鐵制造業、材料制造業、金屬3D打印機制造業、天然氣批發業、船舶部件相關制造業列入重點審查對象。
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
據悉,此次修訂依據的是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根據該法列為“特定重要物資”的11種物資全部包含在《外匯法》指定的核心行業中。
2022年5月11日,日本國會通過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但實際上,自2020年起,日本對經濟安全保障議題的關注度不斷有所提升。
如果具體分析該法的出臺背景,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一是過去20年,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科技實力大幅提升,導致中美關系出現根本性變化,貿易、科技之爭日益尖銳。日本自然也感受到較大的壓力,同時在美國政治裹挾之下,也迅速選邊站,支持美國推行的各種政策,比如半導體設備管制。
二是2020年后,全球新冠疫情暴發,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口罩等醫療物資短缺的問題異常突出,以及衍生出的諸多問題,對日本經濟安全造成了威脅。
三是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2021年起日本半導體短缺問題逐漸凸顯,特別是對其汽車工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汽車工業甚至因缺芯而被迫減產。
四是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日本政府選擇加入歐美對俄經濟制裁陣營,大致許多日本企業在俄經濟活動被迫停止。
由此可見,日本經濟安全保障這一議題是中美經濟和科技之爭、新冠疫情、半導體短缺等問題綜合影響的結果。在此背景下,日本出臺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一是確保重要物資的穩定供給;二是確保公共基礎設施服務的穩定供給;三是全力支持開發尖端技術;四是對敏感專利技術進行保密。
但毫無疑問,日本在強調自身經濟安全的同時,也受到美國政策的左右,將長期追隨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競爭對手進行技術圍堵。
日本半導體禁令趨嚴
在保障經濟安全的思路下,2020年日本出臺了新《外匯法》,旨在加強對外國資本投資日本重要行業的限制。最大的變化是,《外匯法》修訂前規定,外國資本如想取得日本安全保障相關行業企業10%以上的股份,需事先申報,接受有關方面審查,而修訂后,這一門檻降至1%。同時,在董事就任、業務轉讓和廢止時也要求提前申報。
日本政府稱,將追加列入與半導體和蓄電池等9種物資相關的行業,列入外國人取得安全保障上重要的日本國內企業股權之際的重點審查對象(關鍵行業),以加強對日本的企業活動和國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資的監管,加強供應鏈的確保和防止技術外流。
實際上,從3月起日本就一直圍繞告示的修改方案向公眾征求意見。日本政府將修改《外匯法》的相關告示,從5月24日開始執行,要求在向制造和進口等相關企業進行投資時要提前申報。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美國總統就提出組建“四方芯片聯盟”,日本也是其極力拉攏的對象。隨后幾個月,美國又與日本、荷蘭在半導體設備領域達成“城下之盟”,具體內容未知,但隨后日本、荷蘭就加大了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
而日本在關鍵行業的投資政策的變化,也很大程度上在配合其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將使其半導體設備管控政策更加嚴格,至少在很多方面給予了法理的支持.